臨夏磚雕常見雕刻手法
臨夏磚雕(又稱河州磚雕)是一種與建筑緊密結合的實用藝術。臨夏磚雕成熟于明清時期,近代又吸收了繪畫和木雕的藝術特色,使這一民間藝術形式更加完善。在臨夏市區的一些建筑上,幾乎隨處可見色彩斑斕的磚雕,而位于市區八方東南的紅園和東公館則是臨夏磚雕藝術保存很集中的地方,其中不乏名家名作,展現了臨夏磚雕藝術的獨特魅力和精湛技藝。
根據考古發掘,臨夏磚雕起源于秦漢時期,是當時民間木雕技藝的延伸。到了宋代,臨夏磚雕藝術已經相當成熟,到了元明時期,精美的磚雕已經廣泛應用于各種建筑中。明清時期是臨夏磚雕的鼎盛時期,八方清真北寺前的“龍鳳”影壁建于明末清初,堪稱賀州現存磚雕的精品。2006年5月20日,臨夏磚雕被國務院批準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臨夏磚雕的雕刻技藝繁多,根據其特點大致可分為六大類,即平雕、圓雕、淺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和雕版。
臨夏磚雕近千年來不斷推陳出新,經久不衰。到了近代,它吸收了繪畫和木刻的優點,獲得了更大的發展。廣泛應用于寺廟、園林、居民樓。裝飾部分包括影壁、屏障、門樓、檢票口、胸墻、墻壁、山脊和山花。同時,臨夏磚雕傳承了不同時代的品牌,歷史悠久,非常具有觀賞價值和使用價值。
小編:Miranda